根据第六届混凝土超塑化剂与其他化学外加剂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
(一)混凝土化学外加剂21世纪发展方向
(1)调凝剂:缓凝剂和促凝剂(促进剂)
(2)减水剂
(3)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
(4)引气剂
(5)防蚀剂
(6)碱-集料反应抑制剂
(7)减缩剂或收缩补偿外加剂
(8)抗泌水、抗离析或抗水冲的外加剂
(9)防冻剂
(10)消泡剂
(二)21世纪超塑化剂发展方向
(1)木质素磺酸盐
(2)合成芳烃磺酸盐聚合物
①萘磺酸盐甲醛缩聚物(PNS)。
②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PMS)。
(3)其他合成物和共聚物
①复合外加剂:向超塑化剂添加短链化合物。
②改变PNS和PMS的分子量或磺酸基的分布,达到最佳效果,或者将萘或三聚氰胺与其他配伍的单体形成共聚物。
③根据外加剂的作用,寻找完全不同的具有特定分子的“理想”聚合物。
(4)新的超塑化剂超塑化剂是水溶性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其分子量为1000~100000,在水泥浆中通过“物理” 和“化学”作用产生塑化作用。
(5)开发“理想”或“最理想”的超塑化剂其基本要求是:
①潜在的应用。
②生产和存放安全。
③适合各种类型的混凝土。
④合适的剂量和应用。
⑤完全知道错误应用时可能发生的问题。
⑥在实验参数不可避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行为(剂量、温度、搅拌次数等)的可预测性。
⑦构筑和工艺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⑧特殊应用的要求:
a PNS、PMS、PAS(聚丙烯酸盐)。
b“最理想”共聚物(最近出现的)。
c PNS和PMS部分被化学替代物取代。
(三)21世纪其他外加剂总的发展方向
(1)化学外加剂逐渐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包括各种不同的工艺,即:从预制到现场制造,从“普通”强度的混凝土到100MPa的活性微集料混凝土(ReactivepowderConcrete),从干硬性混凝土到流态混凝土。
(2)针对施工工艺总的要求,化学外加剂应适合使用要求。总而言之,急需要具有各种功能的新外加剂系列。特定的拌合物需要同时使用各种外加剂,确定需要综合研究寻找新的化学外加剂,不惜损失其他性能,开发满足特殊要求的外加剂。
新的工艺因素包括:
①新的水泥化学体系和在此体系中外加剂的作用。
②特殊性能。
③ “广泛”可靠性的要求和降低劳动力,工艺效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