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混凝土减水剂及减水剂复合的各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也可用于检测其对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
二、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截锥形圆模:上口内径36mm,下口内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
(3)玻璃板:400mm×400mm×5mm;
(4)钢直尺:300mm;
(5)刮刀;
(6)秒表、时钟;
(7)药物天平:称量100g、感量1g;
(8)电子天平:称量50g、感量0.05g。
三、试验步骤
(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均匀擦过,使 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滴;
(2)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3)称取水泥600g,倒入搅拌锅内;
(4)对某种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每种外加剂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对某种外加剂选择水泥时,每种水泥应分别进行试验;
(5)加入174g或210g水(外加剂为水剂时,应扣除其含水量),搅拌4min;
(6)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 启秒表计,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水泥净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 净浆初始流动度;
(7)已测定过流动度的水泥浆应弃去,不再装入搅拌锅中。水泥净浆停放时,应用湿布覆盖 搅拌锅;
(8)剩余在搅拌锅内的水泥净浆,至加水后30min(60min),开启搅拌机,搅拌4min,按本 方法分别测定相应时间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四、测试结果分析
绘制以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化曲线的拐点)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