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家标准GB/T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中,对磨细矿粉有六项指标要求,即密度、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含水量和烧失量。同时,将磨细矿粉分为S105、S95和S75三个等级。在这三个等级的磨细矿粉中,对密度、比表面积、含水量和烧失量的要求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表1给出GB/T18046—2000对磨细矿粉的指标要求。随着磨细矿粉等级的提高,对活性指数的要求提高,但对流动度比的要求则是降低的。也就是说,采用等级较高的磨细矿粉时,混凝土的用水量可能要加大。这一点在使用时需引起注意。提高磨细矿粉活性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提高粉磨细度,但在提高粉磨细度的同时,流动度将减小,或者说需水量将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提高粉磨细度实质上是以损失流动性能换取活性,这样的交换是否合算,需进行一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