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可见混凝土。例如城市住宅、办公楼、道路、铁路轨枕、飞机场跑道、地铁、水库大坝、海港结构物等。目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的生产量已经达到大约90亿t,是当今社会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一词源于拉丁文术语“Concretus”,原意是共同生长的意思。从广义上讲,由胶凝材料、集料和水(或不加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合,拌合制成混合物,经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坚硬固体叫作混凝土。最常见的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普通混凝土,即以水泥、砂、石子和水为基本组成材料,根据需要掺入化学外加剂或矿物外加剂,经拌合制成具有可塑性、流动性的浆体,浇筑到模型中去,经过一定时间硬化后形成的具有固定形状和较高强度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在宏观上是颗粒状的集料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的水泥浆体中的分散体系,在细观上是不连续的非均质材料,而在微观上是多孔、多相、高度无序的非均质材料。
普通的水泥混凝土中粗、细集料占容积的70%~80%,集料比较坚硬,体积稳定性好;同时,集料属于地方性材料,成本大大低于水泥,因此集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和填充作用。而水泥和水构成的水泥浆尽管只占容积的20% ~30%,但其作用十分重要。新拌状态下的水泥浆,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赋予混凝土整体流动性和可塑性。硬化后的水泥石本身具有强度,同时具有粘结性,能够把集料颗粒粘结为整体,所以说水泥石是混凝土强度的来源,是维系混凝土材料整体性的关键组分。